我列举了几种常用的方法。首先,我们能够看到一些非常成功的案例,这个我总结为社交营销中的七大用户痛点。第一个点是激发用户的善良感受。举个例子,微博和微信中有一些信息非常容易让用户被欺骗,比如某个孩子得了不好的病,需要去治疗,之前也说过很多明星也受到欺骗。其实,这就是利用了用户的善良心理,让他们不断地投入到这个故事中,传播这个故事。但这种负面案例除外。我先提一个正面案例,实际上是在四年前,一个伟大的作家安妮在微博上。
“漫画引发1亿次下载,背后是善良与嫉妒的较量”
这位所谓的网红在四年的年底发布了一篇漫画,名为“对不起,我只过1%的生活”。通过漫画,他讲述了从小坚持漫画创作,不被家人理解的1%可能性生活,以及为此而努力的过程。这篇漫画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善良感受,因为人们愿意支持这样的坚持。漫画被转发、传播后,最终导致了这款APP的上线,以及1亿的下载量。
除了善良的心理,嫉妒情绪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情感。在某些投票类活动中,参与者为了让自己或朋友在竞争中获胜,会引发嫉妒情绪。例如,在儿童房装修大赛中,孩子们为了得到第一名,可能会孤立自己的朋友或家人,让他们的排名更靠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完善活动规则,明确参选条件和流程,避免恶意竞争;
-
加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让他们感受到活动的乐趣,而不是仅仅为了获胜;
-
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让参与者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同时避免滥用权力;
-
倡导健康、积极的竞争意识,让人们在竞争中成长,而不是仅仅为了击败他人。
这个机制屡试不爽,第三个是炫耀,这是人的一个非常脆弱的小内心。当我们设计活动机制,让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成绩,与好友PK,晒出获得的排名、金钱或虚拟奖励等,其实都是帮助用户自发转发和分享。第四个是贪婪,贪婪是指为了更低廉的价格获得服务或产品时,希望别人帮助自己实现梦想,而不断寻找参与活动的人。例如之前的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晒步活动,用户为了获取步数奖励,会不断邀请朋友参与,导致活动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统筹,然后像我们另一个品牌做的薅羊毛运动会,其实都是这样的活动机制。接着是盲从,盲从在很多时候,我们去建立一个活动的量,刺激活动量提升的一个小技巧。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让这个活动分享出去,或者在做出活动的时候让很多人看到,就说:“哦,原来所有人都在参加这个活动哦,原来我认识的人也在参加这个活动哦,原来参加这个活动才是这段时间最火的这种事情,甚至大家都在聊的这个事情,那我也要来参加这个活动。”实际上,这些行为都是用盲目的心理来实施的。
“利用心理漏洞,提高用户参与度”
另外,好色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在传播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标题党或者是非常有创意性的海报和图文。大家会非常好奇这个活动到底在说什么,或者说平时在购买东西的时候,哪些信息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时候总结出来,会给用户带来很多惊喜。再比如,炫耀和PK机制非常容易被参与,因为人们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关注的焦点。
总之,这些机制都是利用用户心理的漏洞,引导用户参与和分享。当然,这些漏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来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和粘性。
Uber和滴滴在春节时做的两个案例,虽然背景和内容不同,但它们都在传播过程中使用了情感化的方式来吸引用户。滴滴的营销案例主要关注回家功能,通过强调与家人团聚的重要性,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而波尔的案例则侧重于解决痛点问题,通过分享自己的顺风回家经历,引导用户参与,并让他们感受到类似的情感体验,从而区分于其他营销活动。
滴滴强调回家与亲情,Uber侧重于解决用户痛点
滴滴在传播中采用情感化的方式,强调回家与亲情的重要性,为用户带来共鸣。而波尔则通过分享个人的经历,让用户了解并感受到自己的需求,从而提高用户参与度。
在滴滴和Uber这两个营销巨头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考虑营销与运营活动时的不同策略。滴滴注重情感化传播,通过强调回家与亲情来吸引用户,而Uber则更侧重于解决用户痛点,提供实用的功能来满足用户需求。
总的来说,滴滴和波尔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活跃度。
在这个网络中,我们无法认识所有人,但在滴滴这个平台上,有效的将需求和供给进行了分配。滴滴平台上的用户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老乡,共同回家或返乡。这些老乡的故事充满了乡音乡情,容易成为有感染力的素材。炫耀性在这个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大家都会关注回家的话题,愿意参与并与朋友分享。同时,公共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会关注这件事,很多人愿意跟随朋友的做法参与活动。
滴滴将故事包装成有吸引力的素材,利用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关系扩大传播。此外,滴滴还利用开屏和视频展示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这些因素使得滴滴的营销活动非常成功。在第一周内,滴滴成功完成了30万人的送大家回家的目标,这是非趁的一个巨大的业务成绩。相比之下,Uber在春节期间与一加手机合作,要求用户回答有趣的问题以获得优惠券和礼品,虽然也是一个有趣的互动活动,但并没有实质性的业务促进。
总之,滴滴和Uber在传播和营销方面的策略存在一定差异。滴滴更注重情感化传播,利用亲朋好友之间的情感关系扩大活动影响力。而Uber则更侧重于实用性和推广效果。在营销活动中,滴滴成功利用了故事性、炫耀性和公共性等因素,实现了大规模的用户参与和传播。
“Uber: 营销活动引发情绪,但实用性不高”
这个活动的引爆诱因在于其故事性,然而似乎并没有特别值得炫耀。参与者可能只能分享,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活动分享出去或互动后,可能会获得一些奖励,引发参与者的情绪。公共性较低。对于有兴趣参与的人来说,可能会愿意围观并参与。实用性也不高,因此很难吸引到其他人。Uber的案例中,营销活动并没有从用户痛点出发,更多是一个活动,他们仅通过这个活动吸引了广泛的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谈到了他找到的三种解决自己出行痛点的方法:乘坐直升机、定制雪糕车和摇五船。这三个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作者的出行需求而存在的,而作者最终选择乘坐 Uber 是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增长用户。作者认为 Uber 更关注品牌形象,而滴滴则更关注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
在 Uber 方面,作者认为他们的核心目的是出行,但他们在活动期间希望通过红包分享和功能提升等方式来带动业务增长。作者认为 Uber 更倾向于制造需求,而不是迎合用户需求。例如,Uber 通过让用户乘坐直升机去尝试冰淇淋来吸引用户,但这其实是一种短期的需求,而非长期出行需求。
在滴滴方面,作者认为他们的运营思路是借势为主,造势为辅。滴滴在大的时间节点上,如春运前一周,完成了30万人的送大家回家的目标,这表明他们在运营中非常注重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与 Uber 不同,滴滴更关注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并愿意为此付出更多努力。
总之,作者认为 Uber 和滴滴在运营策略上存在很大差异。Uber 更关注品牌形象和制造需求,而滴滴更关注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应该根据自己的出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当用户有不同的出行需求时,他们可能会举办各种活动来吸引关注。Uber在吸引用户注意力方面非常出色,通过制造声势来吸引用户,然后深入挖掘用户痛点。与Uber不同,滴滴更深入地挖掘了用户痛点,并通过自媒体渠道和与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合作,建立了良好的传播基础。
在传播方面,滴滴利用高管的口碑传播,特别是与国外背景的人合作,使得传播效果更加显著。而Uber受到国内传播环境的限制,更多依赖于口碑传播。这两者在传播信息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传播效果也有所不同。
在案例分析方面,滴滴去年的四月份举办了一个名为“北上广深票选PK吸血加班楼”的推广活动,旨在提升滴滴专车在用户中的知名度。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提高了滴滴专车的市场份额。
总的来说,滴滴在运营营销规划方面表现出众,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品牌形象和用户黏性。而Uber在传播环境方面受到限制,更多依赖于口碑传播,导致品牌形象和用户黏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白领人群中的渗透头是抵御Uber的一个活动。在那个时间,我们实际上得到了Uber也要去争取的信号。因此,白领人群会举办一波大的宣传活动,那段时间我们是比较被动的,因为我们必须赶在5BER活动之前上线。当时,我们没有可以借势的时间,只能自己想出一个东西。但那时候我们也认为,我们的情况还是很困难的。
首先,Uber在到达中国后,掀起了营销狂潮,各种城市分散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营销活动,让用户眼前一亮,记住了Uber这样的品牌形象。这是一个非常从国外来的,有抗争精神的品牌形象。Uber在传言中提到要对5BER活动进行抵制。
白领人群开展了一次营销活动,这是我们面临较大压力的一个原因,同时对我们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劣势。那时,我们刚刚完成了一场大规模的红包活动,用户对我们产生了质疑,尤其是认为红包大战中,低价或无奖励的质疑。面对这些质疑,我们首先需要考虑传播什么样的信息点。我们应该传播与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最大利益相关的信息,这个信息点应该是与用户非常渴望得到的服务或体验相关的。
我们决定从加班时间入手,因为白领人群通常工作繁忙,加班时间较长。在九点之后,我们发现许多集中于轿车的热力图响应较低,但白领人群对加班话题非常感兴趣。因此,我们决定从加班时间开始,引导用户晒加班,以加班为主题进行讨论,这是一个天然成功的话题点。
我们确定了竞争机制,即集体竞争,而非个人竞争。因此,我们决定让用户为最加班的楼投票,并在楼内上榜。在加班之后,让用户快速到达目的地,给他们带来非常好的体验。
在投放活动后,我们使用滴滴自媒体渠道进行投放。我们发现,这次活动非常有效果,因为大家都在讨论这个话题,认为愿意晒加班以获得社交认同。此外,我们的活动还引发了用户朋友圈内的人的情绪,加强了品牌影响力。
我朋友圈里的同事都跟我感同身受,我们也会一起盲目地参加,争取楼内竞争靠前的位置。这种嫉妒情绪被挖掘出来,楼与楼之间弥漫着公司之间的竞争。在北上广深,很多大公司整栋楼都是它的代名词,比如百度大厦和西格玛是腾讯的。这实际上促进了公司之间的竞争,以及员工之间的竞争。
活动在投放出去之后效果非常惊人。在一天多的时间里,整个活动的PV已达到一百一百六十万。投票超过40万,PV就已经达到了400万。这个活动不仅是一个活动的效应,还引发了当时的一个社会话题。信息传播开来后,朋友圈会进行一轮扩散。我投的哪个票,楼在第四名,里面有很多讨论点。
到底是哪个大公司加班最厉害,这个所谓的吸血加班楼,很多人都会在微博上进行讨论,他们会把排行榜晒到微博里面,然后进行八卦或者吐槽。他们会把这些八卦吐槽晒回到微信,再截图回到微信中,然后自己在熟人圈子里面更深入地去PK。或者是,这个八卦一把,然后在这之后整个的媒体,不管是平媒和网媒,还是一些大公司的自媒体,包括像奥美,包括像腾讯,他们会跟进这个活动,包括说哪些城市的PK是最多的,这个行业的信息最多,是不是有时间的不同,比如互联网圈可能到12点,广告圈可能到一点,金融圈到两点。
这是一个整个一个造势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然而,活动当中也会有一些不成功的地方。现在我反思里面,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并没有对于传播的效果有一个预案。当效果这么好的时候,我们后面的传播和营销。
在这个活动后续,我们有一些资源,如资金,原本计划用于大号推广,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这部分价值未能发挥出来。我们当时只是想到在微信中推广,认为微博的热度正在逐渐下降,所以在微博上并没有进行太多布局。然而,当天活动内容在热门话题榜上进入了热门话题榜,这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吸在班楼这样的话题使得我们没有在微博上进行更好的引导,这也浪费了影响力。
其次,我们的二次传播是把我们的热力图和数据进行传播,但内容略显枯燥。在整个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中,我们这样的官方数据化的信息基本上没有人在意。此外,后续各地的媒体都进行了跟进报道,而北上广深媒体是中国媒体影响力最大的区域。但我们并没有对他们的发酵进行引导,让其参与其中。实际上,我们只是把这个活动抛出去,其他任何动作都对活动没有太大的影响。它是一个自然发酵的过程。
如果我们现在在做这个项目,我们可能更关注UGC和出行讨论,因为这与我们的项目更加相关。除了吸引用户之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让用户参与UGC和出行讨论,提升项目的社交属性。
以今年春节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为例,我认为其目的可能更多地是为了给支付宝促火,并吸引更多的用户进入。支付宝作为一个社交属性强烈的应用,集五福活动可以作为一个契机,让用户更多地了解和参与支付宝。实际上,平时很少有人使用支付宝的加好友功能,因此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将这个功能提升上来。当时,所有品牌和项目都会在春节期间打出一个春节档的重要时间。对于支付宝来说,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场景和红包场景的应用,已经是赚足用户的情况下,支付宝要想吸引用户,必须在产品上进行重大的更新以抵抗。
目前,传播渠道以微信为主,但忽略了其他渠道。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传播效果,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UGC和出行讨论更加丰富,从而提升项目的价值。
支付宝在活动限制方面非常严格,这使得活动传播起来非常困难。但我们可以从以下思考逻辑开始梳理:首先,春节期间年轻人通常非常无聊,他们渴望利用支付宝的互动功能与好友聊天或获取更多信息。其次,活动的利益刺激机制使得更多人积极参与,从而扩大了参与范围。最后,支付宝通过掌握用户传播痛点,成功地将活动传播开来。
针对之前提到的搜受传播用户心理痛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业务问题:用户参与度不高、社交属性不足以及商家吸引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支付宝通过推出“促火”和“提交”功能,成功提高了用户的参与度和社交属性。其中,“促火”功能让用户在活动期间添加好友数量达到11人以上,从而提高社交属性;“提交”功能则让用户在活动期间分享好友邀请,增加互动机会。这些功能的推出成功吸引了更多用户参与,提升了支付宝的活跃度。
用户在首次添加10个好友后,系统会赠送3个福字,这些福字可以与其他好友互换,以获取更多的福字和不同类型的福字。用户需要收集到足够的福字,才能在活动期间内领取红包。这个互动过程是支付宝考核用户参与度的一个重点目标。根据支付宝官方微博的数据,这次活动共发出了820多万张敬业福,其中70多万张被用户领取。
他成功的原因在于利用了用户传播方面的痛点。首先,他吸引了2.15亿人集齐五福,每人平均分得271元。这使得很多人愿意参与活动并分享给朋友,从而扩大了用户群体。此外,集五福活动还利用了人们渴望获得新朋友和扩大社交圈的需求。因此,这个活动成功地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增强了他们的互动和社交属性。
在这个活动中,用户们被诱导着参与,其中炫耀、嫉妒、好奇和盲从心理都得到了利用。活动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奖金,但用户们仍然愿意参与,因为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攻略,炫耀自己的五福成就,并与其他人互动。这种交互使得用户们更加投入到活动中,也使得支付宝达到了其预期的传播效果。
参与度不够高,可能是因为用户对产品的运营不太熟悉,所以运营人员可能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预估参与率和奖励,门槛设置不够明确。其次,微信对活动传播的限制较大,只能在微信群内传播,导致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有些用户发现,即使他们收集了足够的五福,也无法获得大奖,这可能是由于大奖数量有限,或者用户参与度不够高导致的。
在奖励分配方面,可以考虑设立一个团队协作奖,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协作。通过团队协作,参与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从而提高活动参与度。此外,可以考虑根据大家的分享所带来的效率进行评分,为活跃参与者颁发更多的奖金,从而激发大家的热情。通过这些机制优化,可以让活动更加公平、公正,提高用户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