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师面试笔记

这位被面试者在系统工程师职位的面试中,展现出了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从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洪泛式资源评估(HPA)、节点分时复用、任务调度公平性与优先级控制、资源隔离、集群调度策略、离线任务重试与优化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有所涉及。他不仅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而且还能不断反思和优化自己的做法,展现出了一位优秀的系统工程师应具备的品质。

岗位: 系统工程师 从业年限: 5年

简介: 具备5年系统工程师经验,擅长资源优化、任务调度和干扰源识别与压制,曾成功解决多个复杂系统问题,提升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问题1:请分享一个你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洪泛式资源评估(HPA)进行资源优化的案例?

考察目标:通过具体的案例,了解被面试人在粗放资源评估和优化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回答: 在我之前的工作中,我曾经参与了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资源优化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提高数据中心的CPU利用率,降低成本并提高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使用了洪泛式资源评估(HPA)工具对数据中心内的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了一系列优化方案。

在执行过程中,我注意到某些服务器的CPU使用率远高于其他服务器,而其他服务器的资源却浪费掉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调整了服务器的资源限制,重新分配了任务,并优化了软件配置。我还制作了一份详细的执行方案,明确了每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

具体来说,我在调整资源限制时,采用了一种基于实际需求的动态调整方式,通过对每个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在重新分配任务时,我考虑到各个服务的负载情况,将更轻量级的任务分配给负载较低的服务器,从而提高了整体系统的性能。在优化软件配置方面,我与开发团队密切合作,共同解决了由于软件配置问题导致的性能下降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发现CPU的使用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costs也相应降低了。这个项目的成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洪泛式资源评估(HPA)在资源优化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证明了我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

问题2:你如何理解节点分时复用的概念?能否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种技术的应用?

考察目标:测试被面试人对节点分时复用技术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回答: 作为一名系统工程师,我非常理解节点分时复用的概念。它是指将一段时间内需要处理的多个任务(例如在线业务和大数据业务)分配到同一台机器上运行,以此来提高资源利用率。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将资源集中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可以提高系统的并发能力。

举个例子,在我曾经参与的一个项目中,我们拥有一台服务器,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处理大量的用户请求和数据处理任务。通过采用节点分时复用技术,我们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了同一台服务器上运行,从而大大提高了服务器的处理速度,缩短了用户的等待时间。同时,我们也设置了node overload阈值和Pod QoS,保证了每个任务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node overload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的系统不仅提高了处理速度,也提高了用户的体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问题3:当节点资源出现超卖现象时,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考察目标:考察被面试人在处理节点资源超卖问题时的策略和实际操作能力。

回答: 首先,我会动态调整资源限制,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调整资源使用量,保证关键任务的资源需求。其次,我会使用弹性伸缩技术,根据业务负载的变化,动态调整节点数量,以适应不同的负载需求。例如,在业务低峰期,可以通过减少节点数量,降低成本。

此外,我会采用负载均衡技术,把流量分发到多个节点上,分散负载。比如,在多个CDN节点之间进行负载均衡,以确保业务的可用性和性能。对于关键任务或重要服务,我会预先为其分配更多的资源,确保这些任务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例如,对于实时互动业务,我们会优先保证视频直播流的顺畅。

我还会在资源分配上采用智能调度,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资源进行智能调度,以优化资源利用率。例如,通过预测业务负载,提前调整资源分配,避免资源浪费。对于资源消耗较高的任务,我会通过优化热点参数,降低资源消耗。例如,对于图像压缩任务,我可以调整亮度、对比度等参数,降低资源使用。

最后,我会定期检查节点资源的使用情况,对不再使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减少资源占用。例如,对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的节点,我可以把它从资源池中移除,释放资源。通过以上措施,我可以在节点资源出现超卖现象时,有效地解决资源紧张问题,确保业务的稳定运行。在我过去的工作经历中,我已经成功地运用这些方法,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问题4:请解释一下什么是弹性资源识别,它是如何工作的?

考察目标:帮助被面试人进一步理解弹性资源识别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回答: 弹性资源识别是一种资源管理技术,它可以自动地识别和划分出系统中的弹性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进行执行。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的资源利用率,优化任务调度,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在我之前的一个项目中,我们公司需要对大量的服务器资源进行管理。通过对系统的监控和分析,我发现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闲置资源,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于是我决定采用弹性资源识别技术对这些资源进行管理。通过自动化识别和划分,我将这些闲置资源分配给了其他正在运行的任务,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资源利用率。这个案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弹性资源识别的重要性,也让我对这种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问题5:能否举例说明你如何通过统一资源抽象和调度器来实现任务之间的公平性和优先级控制?

考察目标:考察被面试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能力。

回答: 在我之前的一个项目中,我通过使用基于调度器公平性类的算法,成功地将多种任务之间的优先级进行了调整。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需要处理大量的视频流传输和用户交互任务。由于这些任务具有不同的资源需求和响应时间,因此在任务调度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任务的公平性和优先级控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通过统一资源抽象,将不同类型的任务映射到相同的资源标识符(RID)。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接下来,我们使用基于调度器公平性类的算法,为每个任务分配一个公平性类。我们为具有较低公平性类值的任务提供更高的优先级,这样可以确保具有较低资源需求和较高响应时间的任务被优先处理。此外,我们还针对一些特定的任务,设置了特殊的调度参数,以进一步提高任务调度的公平性。

通过这样的调度策略,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任务之间的公平性和优先级控制。这使得平台的响应时间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用户的体验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问题6:请介绍一下你在处理多种工作负载混合调度时的经验和策略。

考察目标:了解被面试人在面对复杂工作负载调度时的应对方式和实际操作能力。

回答: 在处理多种工作负载混合调度时,我有丰富的经验。在我的前一份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的策略通常是根据工作负载的特性和系统的状况来动态地调整资源分配。例如,当有高优先级的工作负载时,我会优先为它分配资源,确保它的延迟尽可能低。而对于一些资源消耗大但优先级较低的工作负载,我会尽量安排在资源充足的时候执行,以避免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另外,我也喜欢使用一些优化工具,比如YARN或者Kubernetes,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资源,提高调度的效率。比如,使用YARN时,我可以设置不同的资源限制,以确保每个应用程序都能得到合适的资源,而且还能监控每个应用程序的资源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而在Kubernetes中,我可以使用各种调度策略,比如轮询、优先级、最小响应时间等,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我参与的一个项目中,我们的系统需要处理大量的日志处理工作负载和用户请求的处理工作负载。为了保证系统的性能,我们使用了Kubernetes来进行资源的管理和调度。我们将日志处理工作负载设置为优先级较高的任务,而用户请求则设置了动态调整resource type 和 limit的策略,以适应不同的工作负载。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成功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满足了业务的需求。

问题7:如何保证在操作系统级别实现资源隔离?有什么实际应用场景?

考察目标:帮助被面试人深入理解资源隔离的实现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

回答:

问题8:请谈谈你在设计和实施集群调度策略方面的经验。

考察目标:了解被面试人在集群调度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策略制定经验。

回答: 视频编码、视频解码、直播预览等)分配到同一台集群上进行处理。为了保证直播任务的QoS(服务质量),我们将直播任务优先级设定为最高,而且给予了一定的资源保障。与此同时,我们还采用了一种基于Utilization的调度策略,确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另外,我还参与了一个分布式存储系统的项目,其中有一个大型的数据仓库需要进行调度。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基于工作负载的调度策略,将不同的查询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节点,使得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总的来说,我在设计和实施集群调度策略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能够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度策略,并且能够有效地优化系统的性能。

问题9:能否举一个你在规范制定过程中的实际案例,说明你是如何参与到NRI标准改进的?

考察目标:了解被面试人在规范制定方面的实际经验和能力。

回答: 在参与NRI标准改进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作为系统工程师,负责与多家公司的技术专家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混部调度技术方面的实际应用和需求。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我们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实际情况,我走访了多个公司,收集了大量关于混部调度技术的实际案例和数据。这些数据告诉我,不同公司在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困难。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我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如何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如何优化任务调度策略等。

在将这些建议付诸实践之后,我们发现新的规范确实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在规范制定和技术改进方面的能力,还加深了对行业最佳实践的理解。总的来说,这个项目让我从一个普通的系统工程师成长为一个更具专业素养和行业洞察力的专家。

问题10:请分享一个你在处理离线任务重试和优化方面的成功案例。

考察目标:考察被面试人在处理离线任务重试和优化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回答: 针对关键任务,我对其执行策略进行了调整,采用了更合理的算法,使得任务能够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为了让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我对其执行流程进行了优化,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操作,同时也增加了一些额外的任务,用于占用空闲资源,以降低任务重试概率。

经过以上优化措施的实施,离线任务重试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用户体验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个案例使我深刻认识到,在面对离线任务重试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分配、任务策略等多方面因素,通过灵活的调度和优化策略来解决问题。

问题11:请解释一下什么是干扰源识别,如何识别和压制它们?

考察目标:帮助被面试人进一步理解干扰源识别和压制的方法和原理。

回答: 首先,我会收集系统的各种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空间占用情况、网络流量状况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分析和比较,我可以初步判断出系统是否出现了异常。

然后,我会通过日志分析和技术监控工具,深入挖掘系统的运行状态。例如,我可以查看系统的日志信息,分析应用程序的错误信息,甚至是应用程序的堆栈跟踪,从而找到潜在的问题点。同时,我也可以利用技术监控工具,比如Wireshark,对网络数据进行抓取和分析,以发现网络延迟、丢包等问题。

最后,我会结合系统的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算法或模型,对干扰源进行预测和分类。例如,我可以基于历史数据,建立一个模型,用于预测未来的干扰源。这个模型可以是基于机器学习的,也可以是基于统计学的,甚至可以是基于规则的。

在识别出干扰源之后,我会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压制。对于一些较为轻微的干扰,我可能会选择简单的日志记录或警告提示;对于严重的干扰,我可能会选择重新设计系统的架构,或者升级硬件设备,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在我之前的工作经验中,我就成功地识别和压制了一些干扰源。例如,在一次处理在线业务和大数据业务协同问题时,我通过收集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发现了一个内存泄漏的问题。经过进一步的日志分析和技术监控,我确定了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干扰源识别和压制是分布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和实践。

点评: 这位被面试者在回答问题时,展现出了深厚的技术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回答系统工程师岗位的面试问题时,他分享了多个实际案例,说明了他在资源优化、任务调度、网络调度、日志分析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此外,他还详细阐述了自己在处理离线任务重试和干扰源识别方面的实际操作经验,显示了他具备问题解决的实际能力。总之,这位被面试者表现出色,具有很高的潜力,是一个值得录用的优秀候选人。

IT赶路人

专注IT知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