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体验设计师的读书笔记与实践应用之旅

这是一篇关于用户体验设计师面试笔记的分享,分享了自己在挑选书籍、应用思维模型、做延伸思考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通过这些问题和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学习的态度。

岗位: 用户体验设计师(UI/UX Designer) 从业年限: 5年

简介: 用户体验设计师,擅长跨学科思维,通过“海绵式”广泛吸收信息,“淘金式”精准提炼精髓,将读书所学应用于设计实践,以提升用户体验。

问题1:你如何挑选一本好书?能否分享一下你的挑选标准?

考察目标:考察被面试人的书籍挑选能力和标准设定。

回答: 挑选一本好书对我来说,其实是个挺有乐趣的过程。我通常会根据几个标准来挑选,首先是这本书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比如说,《毛选》这样的书,它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深度分析,能够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道德经》和《思考,快与慢》这两本书,它们分别教会了我如何在复杂的世界中进行快速决策,以及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偏差。所以,这些书对我来说,是真正的思想宝库。

再者,我会根据我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职业需求来挑选书籍。《人类简史》这本书,它从宏观的角度让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对我的设计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因此,我会选择那些能够帮助我在不同情境下做出更好决策的书籍。

内容质量也是我挑选书籍的重要标准。我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之作,因为它们往往包含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比如,《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作者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Donald A. Norman的专业背景让我对用户体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可读性和趣味性也很重要。好的书籍应该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使其愿意深入阅读。《影响力》这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故事,使得复杂的心理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和接受。

最后,作者的专业背景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选择那些在某个领域有深厚造诣的作者所写的书籍,能够确保所读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比如,《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它的专业背景就让我对用户体验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综上所述,挑选一本好书的标准包括思想深度和广度、个人思维方式和职业需求、内容质量、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作者的专业背景。通过这些标准,我能够挑选出那些对我职业发展有帮助的好书。

问题2:你在挑选好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以抉择的情况?你是如何处理的?

考察目标:了解被面试人在面对选择时的决策过程和处理方式。

回答: 在我挑选好书的过程中,确实遇到过特别难以抉择的情况。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我在选择一些深奥的哲学书籍时感到困惑。那时候,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量子物理的书籍,书中的内容和理论都非常深奥,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概念和理论。我花了很多时间阅读和思考,但仍然感觉无法完全理解其中的某些部分。

为了处理这种情况,我首先明确了挑选书籍的需求和目标,告诉自己这本书必须能够帮助我在用户体验设计中获得新的灵感和知识。接着,我将所有候选书籍进行对比和分类,根据书中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哲学、心理学、设计理论等。这样,我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能够满足我当前需求的书籍。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动寻求他人的意见和讨论。我与一些在设计和技术领域有深厚背景的朋友和同事交流,听取他们的推荐和建议。通过与不同角度的人交流,我能够从多个维度评估书籍的价值。例如,我曾向一位心理学专家请教,她的建议帮助我筛选出了几本更具学术深度的书籍。

最后,我将挑选的书籍应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阅读和实践,我发现这些书籍确实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和思考方式,帮助我在设计中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比如,我在设计一个复杂的用户界面时,参考了一本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书籍,书中的理论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用户的认知过程,从而优化了界面设计。

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克服了挑选书籍的困难,还从中获得了许多新的灵感和思路。这就是我在挑选好书过程中遇到难以抉择情况时,如何处理并最终找到合适书籍的方法。

问题3:你提到的“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具体是如何运用的?能否举一个例子?

考察目标:考察被面试人对思维模型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回答: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就像一块海绵,能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信息和知识。比如,在挑选好书的方法中,我面对一堆书时,就完全不挑,尽可能多地吸收每一本书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我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淘金式思维则更注重筛选和提炼信息。它就像在一堆沙石中筛选出纯金一样。在总结的思想事件中,我从阅读的书籍中提炼出了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和关键概念。比如,某本书强调了用户需求的重要性,我就把它作为一个核心思想进行记录和总结。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种思维方式经常结合使用。比如,在挑选好书的方法中,我首先广泛地吸收了每一本书的内容,然后像淘金者一样,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对我有价值的书籍和观点。这样做的好处是,我既积累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又提高了挑选好书的能力。

总的来说,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是我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它们帮助我更有效地吸收和利用信息,提高我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问题4:你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进行“延伸思考”?能否分享一个你曾经做过的延伸思考的案例?

考察目标:评估被面试人的思考深度和反思能力。

回答: 团队成员在讨论产品功能时总是争论不休,无法做出决策。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决定在工作坊中使用“六顶思考帽”模型来引导大家讨论。我们按照书的建议,分别扮演了事实、情感、批判、积极、控制和创新等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团队成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减少了观点的冲突,增强了团队的合作精神。最终,我们不仅成功推出了几个创新的功能,还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率。

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延伸思考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还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延伸思考的魅力所在,它让我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问题5:你提到经典书籍应该常读常新,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能否分享一些你常读的经典书籍及其对你的影响?

考察目标:考察被面试人对经典书籍的理解和长期学习的态度。

回答: 经典书籍确实应该常读常新,因为它们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人类思考和行为的深层次规律。比如,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让我对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这让我在设计产品时更加注重用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瑞·达利欧的《原则》教会了我如何制定有效的决策,特别是在复杂的项目中,这帮助我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则让我意识到,在数字时代,专注力比什么都重要,这使我能够在设计时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则让我在用户研究和品牌沟通中更懂得如何引导用户,这些都是我从这些经典书籍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问题6:你在读书笔记中通常会记录哪些内容?你认为这些内容对后续阅读有何帮助?

考察目标:了解被面试人读书笔记的内容和方法,评估其对读书的理解和应用。

回答: 在读书笔记中,我通常会记录下面几类内容。首先,我会记录下书中的关键概念和术语,比如《设计心理学》里的“用户画像”和“可用性”,这样在后续阅读时我能快速回顾和加深理解。其次,我会提炼出书中的思维模型和框架,比如“用户体验五要素模型”,并用它来指导我的设计决策,确保设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此外,我还会记录下书中的设计案例和实例,比如《别让我思考》中的一个简化设计案例,这样我就能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我还会在读书笔记中加入自己的反思和总结,比如对《设计心理学》的理解反思,不断验证和修正自己的设计理念。最后,我会记录下书中的行动计划和目标,比如提升设计能力的计划,这样我就能有条不紊地学习和进步。

这些内容对我后续的阅读有很大帮助。关键概念和术语的记录让我能快速回顾和加深理解;思维模型和框架的记录为我提供了参考,使我能够快速找到相关的理论和案例;设计案例和实例的记录使我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个人反思和总结帮助我在后续阅读中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行动计划和目标的记录则使我能在后续阅读中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通过这些内容,我不仅能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还能为我的后续阅读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问题7:你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时,如何积累跨学科的思维模型?能否分享一个具体的例子?

考察目标:考察被面试人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型的积累方法。

回答: 首先,我会广泛涉猎各种领域的书籍,比如心理学、经济学、设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比如,我读过《影响力》,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人们如何在各种情境下被说服和影响。接着,我会根据我的职业需求挑选那些能够提升我在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书籍,比如《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帮助我理解用户心理和行为模式。

其次,我会在阅读过程中识别出书中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或工作的思维模型和解决方案。比如,《原则》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决策,这些原则在我的设计工作中得到了应用。

此外,我会主动参与读书讨论和分享,比如在一个设计论坛上分享《设计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即“用户中心设计”,这个讨论激发了我对如何更好地将用户需求融入设计中的思考。

最后,我会将书中的思维模型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通过实践来验证其有效性。比如,我尝试在设计一个新的移动应用时,运用了《原则》中的决策框架,结果发现用户在应用中的留存率和活跃度显著提高。

举个例子,我在阅读《创新者的窘境》时,书中提到“市场颠覆往往发生在主流市场之外”,这让我意识到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关注主流用户的需求,还要关注那些可能颠覆市场的新兴趋势。于是,我在设计一个新的健康管理应用时,不仅考虑了普通用户的健康需求,还特别关注了健身爱好者和运动康复群体的需求,结果这款应用在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通过这些方法,我能够有效地积累和应用跨学科的思维模型,从而提升我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8:你提到“主题式阅读”,能否详细描述一下你是如何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阅读的?

考察目标:了解被面试人的阅读策略和方法,评估其系统性和深度。

回答: 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阅读,真的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一个复杂的话题。首先,我得明确我想要探讨的主题是什么,比如用户体验设计。然后,我会去寻找所有可能相关的书籍。比如说,《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就非常棒,因为它深入讲解了用户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接着,我会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想象一下,我每周都要读一本书,每本书我都会设定具体的阅读重点。比如,在《启发式编程》这本书中,我会特别留意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仔细阅读,特别是那些关键的理论部分。比如,在《人机交互》这本书里,我会特别关注如何让界面更加直观易懂。

而且,我还会做笔记,用便利贴把重要的段落标记出来。这样,我就能在之后的阅读中快速回顾这些重要的信息。

我还会在不同的书籍之间进行对比。比如,《设计心理学》和《人机交互》虽然都讲用户体验,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通过对比,我可以发现不同书之间的共通点和差异。

最后,我会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去,并且不断反思。比如说,在设计一个新的应用时,我会思考如何把这些理论应用进去,并观察其效果如何。

举个例子,假设我在设计一个新闻阅读应用,我会考虑如何让用户更轻松地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新闻。我会回想《设计心理学》中关于用户如何处理信息的理论,并尝试在我的应用中实现这些原则。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用户的需求。

问题9:你在设计读书笔记图片时,通常会使用哪些图像处理技巧?这些技巧对你表达概念有何帮助?

考察目标:考察被面试人的图像处理技能及其在读书笔记中的应用。

回答: 在设计读书笔记图片时,我通常会使用多种图像处理技巧来增强视觉效果和表达效果。首先,我会调整色彩对比度,让重要的文字和概念更加突出,比如用红色框起一段重要的引用。其次,我会注意色彩的平衡,确保整体看起来和谐,避免某些颜色过于抢眼。接着,在排版设计方面,我会选择易读的字体,并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长度调整字体的大小和行距,同时也会对文本进行对齐,比如左对齐或两端对齐,以确保整洁和专业性。此外,我还会插入相关的插图或图标来辅助说明文字,增加视觉效果和理解深度。如果需要,我还会使用滤镜和特效,比如模糊背景或添加渐变效果,来突出重要信息。最后,我会通过调整文本的透明度和使用不同的字体大小来创建文本层次感,帮助读者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这些技巧结合起来,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表达书中的核心思想和概念,让读书笔记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问题10:你认为在用户体验设计中,读书和学习对你的工作有何帮助?能否分享一个具体的应用案例?

考察目标:评估被面试人将读书和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

回答: 我觉得读书和学习在用户体验设计里真的太重要了。它们就像给我的大脑充电,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用户,还有那些复杂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比如说,我读《亲密关系》这本书的时候,突然就明白了用户在人际关系里是怎么互动的,怎么建立信任的。这让我在设计社交应用的时候,就能特别注重那些让用户之间关系更紧密的功能,比如一键分享心情啊,或者是语音聊天,这样用户就能更容易地找到共同话题,拉近彼此的距离。

还有,《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开始尝试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只想着要做出好看的界面就行了。有一次在设计电商页面的时候,我就把用户看到的每一个元素都想象成是他们眼中真实的物品,这样我就能更好地考虑他们的视线流动,让页面布局更合理,购物流程也更顺畅。

不仅如此,我还喜欢看一些其他领域的书,比如《系统思维》。这让我在设计复杂产品的时候,能从整体上把握,想想各个部分之间是怎么相互作用的。记得有一次在做一个电商平台的时候,我用了系统思维,把商品分类、支付流程、物流跟踪这些看似独立的模块整合在一起,结果发现整个用户的体验都好了不少,下单率也上去了。

举个例子吧,我们之前参与设计了一款面向老年人的智能手表。在设计初期,我看了好多关于老年人需求和生理的书,比如他们视力不好,我们就设计了大的字体和图标;他们听力可能也不行,所以我们加了语音提示。最后,我们实际做了个测试,用户反馈非常好,觉得这个手表特别好用。

所以说,读书和学习真的能给用户体验设计带来很多帮助。它们不仅让我更懂用户,还让我在设计时有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做出来的产品也会更贴心、更易用。

点评: 面试者对于挑选书籍的标准和方法有着清晰的认识,能够结合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进行选择。在面对难以抉择的情况时,能够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筛选和应用。对于读书笔记的设计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创意和实用性。总体来说,面试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若能保持这种学习态度,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IT赶路人

专注IT知识分享